程紹仁
土地廟,又稱福德廟、伯公廟,為民間供奉“土地神”的廟宇。屬于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筑,鄉村各地大有分布。土地神為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 ,屬于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,管一方土地,保一方平安。他還掌管為村民消災解難,受理人死后報到引路等事宜,在諸路神仙中,它可以說是最基層最接近民眾的神了。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,現代多屬于祈福、保平安、保收成之意。 其形象大都慈眉善目,白須白發,衣著樸實,平易近人,慈祥可親,為人公道,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,更是商人崇拜的財神。 土地神的神誕之日是二月初二,得道升天日為農歷八月十五,舊時,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廟燒香奉祀,F在初一、十五到土地廟燒香的依然十分普遍,保佑本鄉本土家宅平安,添丁進口,六畜興旺。
善獲村的土地廟位于村西北的高崗上,東西長 26米 ,南北寬 23 米 ,占地面積近600平方米。廟的前面及兩側拐角均用大青石條石砌筑,坐北朝南,規模宏大,大氣恢弘。遠遠望去,整體造型簡潔而樸實,居高臨下,莊重而威嚴。廟門位于西南,門下左右兩側的抱鼓石上雕刻有精美花紋,院落入口處有臺階拾階而上,很是氣派。廟內有正殿三間,東西配殿各三間,正殿在高高的臺階之上,大殿、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出廊,石柱、柱礎雕刻精美,正殿兩側各有耳房三間。廟內雕梁畫棟,廟宇布局齊整,蔚為壯觀,為典型的“三合院”建筑。廟宇始建年代不詳,碑已失落。
常見的土地廟多為規模甚小,比較簡陋,有的為土地堂、土地房,屬于微型建筑,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;面積小則幾平方米,大則十幾平方米。多半造型簡單,更簡陋者于樹下或路旁,以兩塊石頭為壁,一塊為頂,即可成為土地廟。像我村這么大規模的堪稱一絕,這可能是我村當時多數人在外經商,生活富裕,村民安居樂業的緣故吧!善獲村土地神的靈驗在方圓十里八鄉婦孺皆知。其實這也算不得什么迷信,有誰人不企盼國泰民安、風調雨順、子孫興旺、身體健康!過去,村里人及鄰村人都到廟里燒香奉祀,香火極為旺盛,人們焚香祈福、消災、保平安,熱鬧非凡,“文革”期間,祭祀活動雖停,但廟之靈氣猶存,F在,每年農歷六月十五還保留有土地廟廟會。
據《山西省晉城縣地名錄》(P197頁)記載,“1939年日寇第三次進攻縣城時,犧盟會晉城分會駐在善獲村”土地廟,使我村數10人在這期間參加了犧盟會。相傳一日,日寇偽軍進村掃蕩,在接近土地廟時狂風大作,塵土飛揚,使日偽軍沒能進入土地廟,保護了抗日力量。
土地廟還有一特別令人稱奇的是院內的三池白牡丹。據我村年逾90高齡的老人講,他小時候就聽他爺爺講土地廟里白牡丹的神奇故事,看起來白牡丹已有二、三百年以上的歷史。白牡丹吸天地之靈氣,集日月之精華,經風雨之洗禮長勢茂盛久負盛名。傳說白牡丹為土地神女兒的化身,其花大、色艷、形美、香郁。每年的5.1前后三池白牡丹競相開放,色白似雪,千嬌萬態,爭奇斗艷,鮮艷奪目,滿廟飄香,頗為壯觀。牡丹,象征著繁榮昌盛、富貴平安和吉祥幸福,國人尤為偏愛。舊時,方圓多里都無牡丹,每逢牡丹盛開之時,城鄉人大都會跨出省門,到牡丹之鄉洛陽觀賞。而在我村,每當牡丹盛開之際,方圓十多里的人們無不呼朋喚友,全家出動趕來朝拜,人們賞花姿、嗅花香、品花德、留花影……觀賞者絡繹不絕。近幾年,每當牡丹盛開之時,村里都要舉行賀牡丹儀式,有八音會助興,好不熱鬧。 花期過后,三池牡丹仍是一片蔥綠,它在孕育著來年的花期!
樹木花草皆有靈性,我國古代有很多修煉百年的牡丹成仙的故事和牡丹仙子的傳說,賦予了牡丹更豐富的文化內涵,是不可忽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相傳我村土地廟修煉百年的白牡丹頗具傳奇色彩,非常神奇,聲名遠揚,從古至今,竟無人敢折枝摘花。據村里老人講,凡折枝摘花者非癲即瘋,必遭報應。有不懂事的孩童摘花后,父母都會帶孩子去焚香還愿,就連那些野性十足的愣頭青小子,在這清凈之地也都規規矩矩,不敢尋釁滋事。我的發小程生富八、九歲時在牡丹盛開之時摘了一朵白牡丹拿回家,他母親訓斥他不該摘牡丹。一天后,他就發高燒病倒了,他媽敢快煮上獻供,帶他到土地廟焚香、上供、瞌頭還愿;貋砗鬅餐肆,病也好了。上世紀80年代,鄰村一個老郎中聞知我村土地廟有數百年的白牡丹,他深知珍貴,便竊走一池。據說自他竊走白牡丹后,家中就不安寧,經高人指點,說他近來做了不該做的事。經過反省,數10日后他主動用馬車拉著用大紅布復蓋的白牡丹敲鑼打鼓給送了回來,并以紅布搭棚,親自裁培,小心呵護,生怕照顧不周落下后患,這些雖說有點迷信色彩,但這確是村里人親身經歷、親眼所見之事,絕非妄言,方圓十里八鄉都有所聞?梢钥吹椒e德行善、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、不是不報、時間不未到的“因果報應”在人們頭腦中的地位,真是:欲知前事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后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原來,廟南粉墻上有古代文人墨客題壁的贊頌土地神及牡丹的詩詞,但遺憾的是今已不復存在。
!土地廟護一方水土,保一方平安。土地廟里的白牡丹,您在風云變幻中已演化成人們敬畏的神靈,膜拜的圖騰,您呵護著生于斯、長于斯的父老鄉親,鄉親們也把您視為親人,真情地守護著您不被任何邪惡所侵犯。任何人面對您的威嚴也不敢放肆狂妄,膽大的盜伐者面對您的凜然正氣也不敢有絲毫的邪念與垂涎。